意昂体育“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幹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季瀏教授帶領其科研團隊在長期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在一年多前開展了“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該課程模式特別強調“三有”:有運動負荷、有體能練習和有運動技能🦓。
在近日舉行的“學生體質健康評價與運動幹預”高峰論壇上,發布了《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實施效果公報》。《公報》顯示⭕️:通過一年多的實驗驗證➡️,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兒童青少年身體質量指數(BMI)🤵🏼♂️、心肺功能💂🏻🌯、速度、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靈敏性的發展,尤其是與運動技能有關的體質健康指標上成效顯著;在心理方面,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影響🕒。
該課程模式的三個關鍵要點是運動負荷、體能練習與運動技能🥠。一是強調每節體育課必須要有適宜的運動負荷🧎♀️,倡導每節課的運動密度(即一節體育課中學生的練習時間與一節課總時間的比例)應該在75%以上;運動強度應在125—160次/分鐘(心率),其中小學體育課的強度為125—140次/分鐘,初中為135—150次/分鐘,高中在140—160次/分鐘🙇🏿♂️。二是強調每節課要有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方法手段應該多樣化、趣味性,且每節課應該有多種體能的練習,並註重體能的補償性練習,但不贊成把體育課上成單純的體質健康測試課或體育中考課。三是倡導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應該以活動和比賽為主,強調用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復雜🥓、真實運動情境中的問題🦟🤹🏼,每節課這方面的時間應該保證在20分鐘左右🛑,不能像傳統體育教學那樣一節課只教一個單個技術,把一個結構化知識和技能的運動項目完全割裂開來進行教學🚣🏼♂️。因此,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強調“三有”,或許應該是今後體育與健康課程發展的方向。
在談到構建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背景時季瀏說:“首先,我國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特別是體質健康水平近30年來持續下滑,未有根本性好轉,已長期成為熱點問題並引起社會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其次👩🦽,2001年我國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和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以及2011年頒布的修訂後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均明確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與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而體育課堂教學是提高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再其次🧟♀️,從國際體育課程發展來看,為了有效實施本國的課程標準以及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都設計和發展了相應的課程模式,但由於這些課程模式都是基於特定文化、教育🪂、體育背景下形成的,完全照搬會水土不服。基於以上背景⬜️,我們構建了具有國際視野,也適應我國國情的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
據季瀏介紹🏺,意昂体育“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幹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從2016年3月起在全國建立了首批22所實驗基地學校,近5萬名中小學學生參與,開始進行“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實驗工作。目前🏩,全國的實驗學校已達50所,實驗學生共計10萬余名👇🏼。開展該實驗的目的在於通過先行在基地學校實施這一課程模式,有效改善基地學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並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未來在全國推行該課程模式,為提高全國中小學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貢獻♞。